熱點聚焦
-
粵劇青年“臺柱子”與觀眾同頻入戲
-
回顧20年 共話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
-
現代科技解鎖非遺“潮”玩
-
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:古瓷片鏈接世界
-
黑悟空里的中式rap 數字技術助力非遺
-
“我們廣東粵劇院二團的演員平均年齡約25歲,就是這么年輕。青年粵劇演員蘇臨軒教授粵港澳高校學生耍槍。95后粵劇演員馬友民帶領粵港澳高校學生學習水袖。
-
今年是我國批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》(以下簡稱《公約》)20周年。在此背景下,“中國非遺保護20年:成就、挑戰與展望”學術論壇21日至22日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辦。
-
蔡倫造紙的故事被裸眼3D視頻演繹,千年煙火藝術遇上數字技術,古老戲曲用上了機器人演員……21日至23日在湖南衡陽舉行的第三屆湖南非遺博覽會上,AI、AR等數字技術,讓非遺技藝煥發新的生機活力。
-
有著2000余年冶陶史的江西景德鎮,地下埋藏著數以千萬計的碎瓷片,這些碎瓷片上記錄了哪些文物信息?能否憑此復原古代工藝?又能否應用到當代的創新中?為探尋古瓷“密碼”,記者近日探訪了景德鎮古陶瓷基因庫。
-
2024北京文化論壇文化潮流沙龍20日在北京舉辦,多位文化、科技領域的專家學者及業內嘉賓與會,共探數字時代的文化傳承與創新。